中国应急管理报:始终保持警醒警觉状态

作者:中国应急管理报发布机构:中国应急管理部发布日期:2018-07-06

524日,1名工人在安徽合肥一施工工地地下室作业时缺氧被困,其他5名工人在救援时也陷入险境,最终导致3人死亡、3人受伤。526日,广东东莞一家企业发生气体中毒事故,先是1人晕倒,接着3名工友施救,最终全部殒命。

此前的513日、516日,同样因为施救不当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悲剧,已先后在深圳和郑州上演。

非要等重锤砸到自己脚面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疼痛吗?对他人和以往的教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像《列子》中所记载的那个健忘症患者华子那样,弄得“今不识先,后不识今”,“前赴后继”的接踵而至就不足为奇。

517日,河南南阳市一特钢公司发生钢水灼烫事故,造成2人死亡、7人重危、6人受伤;522日,宁夏中卫市一钢铁公司又发生喷炉事故,致11人烧伤。

今年以来,各种原因导致的钢厂事故频频发生,影响较大的还有:131日,贵州省六盘水市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煤气中毒较大事故,造成9人死亡、2人受伤;25日,广东韶钢松山有限公司发生煤气泄漏中毒较大事故,造成8人死亡、10人受伤。

红灯一次次亮起,警钟一次次响起,同类企业的神经该绷紧了吧?且慢乐观。57日至10日,应急管理部组织对江西省钢铁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进行明查暗访,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抽查的4家钢铁企业均存在自查自改敷衍了事、安全管理凌空蹈虚的问题。

以所见知所不见,以所闻知所不闻,审视自身不足,补齐各种短板,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安全发展途径,也是一种智慧所在。无奈,习于麻木、惯于遗忘,大概是某些生产经营单位和管理者的天性。

“要清醒认识当前安全形势,深刻吸取近期较大事故和重大涉险事故多发的教训,始终保持警醒警觉状态,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反弹。”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日前在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部长办公会议时的谆谆告诫,实在是有的放矢、语重心长。

《诗经》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描述,旨在提醒一个人面对可以预见以及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挑战,绝不可麻痹大意,放弃应有的警惕,而是应保持对外部环境以及自身情况种种变化的敏感,适时作出必要的改变和应对,才能及时化险为夷、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保持自身与时偕行的良好状态。

一个人理应如此,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又何尝不需要“防祸于未萌,图患于将来”呢?

“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和事故总量的持续下降,让一些人变得麻痹大意、盲目乐观。在经济增长势头渐好的情况下,重项目建设轻源头把关、重生产经营轻安全生产的迹象有所抬头。而伴随机构改革进程中的进退流转,也使得一些人心思有点乱、眼光有点散、干劲有点减。凡此种种,说到底,都是对“忧劳兴国、逸豫忘身”这个规律的背反,对安全红线的选择性失明。

始终保持警醒警觉状态,既要“内化于心”,也得“外化于行”。前者,要让居安思危成为思维的习惯、行动的自觉,如黄明在第一次部长办公会强调的那样,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半点马虎。后者,要采取各种惩戒措施,对那些装睡、真睡的单位和个人大喝一声、猛击一掌,点准穴位、戳到麻骨,逼其尽快醒来。与此同时,要加大舆论曝光、通报批评力度,脱去风险的“隐身衣”,捅破隐患的“窗户纸”,促其在众目睽睽之下警醒警觉、不敢打盹。